北京接种的新冠疫苗,种类、效果与接种指南

北京新冠疫苗接种概况

作为中国的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北京在新冠疫苗接种工作中一直走在全国前列,自2020年底中国启动新冠疫苗接种计划以来,北京市已建立起覆盖全市的疫苗接种网络,为市民提供安全、便捷的接种服务,截至2023年,北京市累计接种新冠疫苗已超过数千万剂次,形成了较为稳固的群体免疫屏障。

北京使用的新冠疫苗种类丰富,主要包括灭活疫苗、重组蛋白疫苗和腺病毒载体疫苗三大技术路线,这些疫苗均经过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的严格审批,证明其安全性和有效性达到国家标准,北京市疫苗接种工作采取"知情同意、自愿免费"的原则,市民可根据自身情况和专业建议选择合适的疫苗种类。

北京使用的主要新冠疫苗种类

国药集团中国生物北京生物制品研究所新冠灭活疫苗

国药北京生物新冠疫苗是中国最早获批使用的疫苗之一,采用传统的灭活疫苗技术路线,该疫苗在2020年12月31日获得国家药监局附条件上市批准,经过Ⅰ/Ⅱ期和Ⅲ期临床试验验证,对新冠病毒引起的疾病保护效力为79.34%,接种程序为2剂次,间隔3-8周,该疫苗生产工艺成熟,安全性良好,不良反应多为轻微且短暂。

科兴中维新冠灭活疫苗

科兴中维新冠疫苗是北京使用的另一种主要灭活疫苗,由北京科兴中维生物技术有限公司研制,该疫苗于2021年2月5日在中国获批附条件上市,全球多中心Ⅲ期临床试验显示其预防新冠肺炎的保护效力为50.65%-83.5%,接种程序同样为2剂次,间隔2-4周,该疫苗在国内外广泛使用,安全性数据充分。

康希诺生物腺病毒载体疫苗

康希诺生物与军事科学院军事医学研究院合作研发的腺病毒载体疫苗是北京可选的一种单剂次疫苗,该疫苗采用5型腺病毒作为载体,于2021年2月25日获附条件上市批准,全球Ⅲ期临床试验显示接种14天后重症保护效力为96%,单剂接种的特点使其在应急接种和特殊人群中具有优势。

智飞生物重组蛋白疫苗

智飞龙科马生物制药有限公司研发的重组新型冠状病毒蛋白疫苗(CHO细胞)采用重组蛋白技术路线,于2021年3月10日在中国获批紧急使用,该疫苗需要接种3剂次,相邻2剂之间的接种间隔建议≥4周,第2剂尽量在接种第1剂次后8周内完成,第3剂尽量在接种第1剂次后6个月内完成,临床试验数据显示其具有良好的安全性和免疫原性。

北京接种的新冠疫苗,种类、效果与接种指南

不同疫苗的技术特点与比较

灭活疫苗采用传统的疫苗制备方法,通过培养大量新冠病毒后经化学方法灭活制成,其优点是技术成熟、安全性高、储存条件相对宽松(2-8℃),缺点是生产周期较长、免疫原性相对较低,通常需要多剂次接种,北京生物和科兴疫苗属于此类。

腺病毒载体疫苗采用无害的腺病毒作为载体,携带新冠病毒S蛋白基因进入人体细胞,诱导免疫反应,其优势是单剂接种即可产生较好免疫效果,生产工艺相对简单;缺点是部分人群可能对载体病毒存在预存免疫,影响疫苗效果,康希诺疫苗采用此技术路线。

重组蛋白疫苗通过基因工程技术在体外生产新冠病毒S蛋白或其RBD区域,纯化后制成疫苗,其特点是安全性极高,不良反应少,但通常需要多剂次接种和佐剂增强免疫反应,智飞生物疫苗属于此类,需要接种3剂次。

北京疫苗接种策略与效果

北京市根据国家统一部署,采取了分阶段、分人群的疫苗接种策略,第一阶段(2020年12月-2021年6月)重点接种高风险人群,包括医疗卫生人员、口岸检疫和进口冷链从业人员等;第二阶段(2021年7月起)扩大至18岁以上全人群;第三阶段(2021年10月起)开展加强免疫接种;2022年起逐步开展针对奥密克戎变异株的疫苗加强接种。

北京接种的新冠疫苗,种类、效果与接种指南

流行病学监测数据显示,北京大规模疫苗接种后,新冠肺炎重症率和病死率显著下降,2022年奥密克戎流行期间,完成全程接种和加强免疫的人群重症风险降低约90%,疫苗对预防重症和死亡的效果持续且显著,虽对变异株的感染保护有所下降,但仍维持较高的重症保护率。

北京市建立了完善的疫苗接种后不良反应监测系统,数据显示,接种后常见不良反应多为轻微,如注射部位疼痛、乏力、低热等,通常1-3天内自行缓解,严重过敏反应发生率极低,约百万分之一,不同技术路线疫苗的安全性特征略有差异,但总体安全性良好。

北京疫苗接种服务与注意事项

北京市设立了覆盖全市的疫苗接种点网络,包括固定接种点、临时接种点和移动接种车,市民可通过"健康宝"小程序、北京健康云APP或社区通知了解接种安排,多数接种点支持预约和现场排队两种方式,接种时需携带身份证件,如实提供健康状况信息,接种后留观30分钟。

根据北京市疾控中心建议,18岁以上人群应完成基础免疫接种(灭活疫苗2剂、腺病毒载体疫苗1剂、重组蛋白疫苗3剂),6个月后再接种1剂加强免疫,老年人、免疫力低下人群等高风险群体可接种第二剂加强免疫,目前暂不推荐不同技术路线疫苗混打,特殊情况需咨询专业医生。

北京接种的新冠疫苗,种类、效果与接种指南

对疫苗成分过敏者、急性疾病期患者、未控制的严重慢性病患者等应暂缓接种,妊娠期妇女接种应权衡利弊,哺乳期妇女接种后可继续哺乳,慢性病患者在病情稳定期建议接种,具体可咨询主治医生,接种后应保持接种部位清洁,避免剧烈运动,注意观察身体反应。

未来展望与总结

随着新冠病毒持续变异,北京市也在积极推进针对奥密克戎等变异株的新一代疫苗研发和接种工作,目前已有多种针对变异株的疫苗获批紧急使用或正在临床试验中,未来北京可能会根据疫情形势和病毒变异情况,调整疫苗接种策略,如推广二价疫苗、探索不同技术路线疫苗的序贯接种等。

北京使用的新冠疫苗种类多样,技术路线全面,均经过严格审批和大量实际使用验证,疫苗接种是预防新冠肺炎最有效的手段之一,对降低重症和死亡风险效果显著,市民应根据自身情况和专业建议,及时完成全程接种和加强免疫,共同构筑首都免疫屏障,保护个人和公共卫生安全。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