拉萨市疫情防控办公室,守护雪域高原的健康卫士


拉萨,这座被誉为“日光城”的高原明珠,以其独特的自然风光和深厚的文化底蕴吸引着世界目光,在新冠肺炎疫情全球蔓延的背景下,这座海拔3650米的城市也面临着严峻的防疫挑战,作为疫情防控的中枢机构,拉萨市疫情防控办公室(以下简称“防控办”)始终以科学、精准、高效的姿态,织密织牢防疫网络,成为守护雪域高原人民健康的“第一道防线”,本文将从组织架构、防控措施、民生保障、科技赋能等维度,全面解析拉萨市防控办的抗疫实践与成效。


科学统筹:构建高效协同的指挥体系

拉萨市防控办成立于2020年初疫情暴发初期,由市政府牵头,整合卫健、公安、交通、市场监管等多部门力量,形成“扁平化指挥+网格化执行”的工作模式。

  1. 层级分工明确:设立综合协调组、流调溯源组、核酸检测组、物资保障组等10个专项小组,实现从政策制定到社区落地的无缝衔接。
  2. 数据驱动决策:依托西藏自治区疫情防控平台,实时监控入藏人员健康码、航班车次信息,确保风险人员“早发现、早管控”。
  3. 区域联防联控:与那曲、日喀则等地市建立信息共享机制,协同处置跨区域传播风险,2022年8月西藏疫情中,防控办迅速启动“7+3”隔离政策,有效阻断病毒扩散链。

精准施策:高原特色防控的“拉萨经验”

针对高原环境特殊性和游客流动性大的特点,防控办创新推出一系列差异化措施:

拉萨市疫情防控办公室,守护雪域高原的健康卫士

  • 入藏通道严管:在贡嘎机场、拉萨火车站设立“双检通道”(核酸+抗原),对高风险地区旅客实行“闭环转运”,2023年旅游旺季期间,累计筛查旅客超120万人次,拦截输入病例46例。
  • 寺庙防疫专项方案:联合宗教事务局,为布达拉宫、大昭寺等场所定制“限流预约+分时参拜”制度,既保障信众需求,又避免聚集风险。
  • 高原医疗支援:协调内地援藏医疗队组建“氧疗专班”,针对新冠患者可能出现的低氧血症提前干预,重症转化率低于全国平均水平。

民生为本:防疫中的温度与担当

防控办始终坚持“人民至上”,在严格防疫的同时保障群众基本生活:

  1. 物资保供“绿色通道”:联合本地企业建立“蔬菜直通车”机制,疫情期间向封控区配送糌粑、酥油茶等特色食品,确保藏族同胞生活需求。
  2. 特殊群体关爱:为独居老人、孕产妇等开通24小时救助热线,2022年累计解决就医、购药等紧急诉求3800余件。
  3. 心理疏导服务:组织藏汉双语心理咨询团队,通过短视频平台发布减压指南,缓解长期隔离带来的焦虑情绪。

科技赋能:智慧防疫的先锋实践

拉萨市防控办积极探索科技与防疫的深度融合:

拉萨市疫情防控办公室,守护雪域高原的健康卫士

  • 无人机配送:在墨竹工卡县等偏远地区试点无人机投送药品,单次运输时间缩短80%。
  • 藏语智能外呼:上线AI语音系统,每日自动向农牧民群众推送防疫提示,覆盖率达95%。
  • 大数据溯源:通过“场所码”轨迹分析,30分钟内可锁定密接者,流调效率提升3倍。

挑战与展望

尽管成效显著,防控办仍面临诸多挑战:高原医疗资源有限、部分群众防护意识薄弱、冬季低温影响核酸采样效率等,防控办计划从三方面突破:

  1. 加强基层卫生人员培训,建设“县乡村三级防控哨点”;
  2. 推广藏药防疫方案,如“催汤颗粒”等特色制剂的应用;
  3. 深化与尼泊尔等邻国的边境疫情合作,共建“喜马拉雅健康走廊”。


从布达拉宫广场的消毒机器人到牧区帐篷里的藏语广播,拉萨市疫情防控办公室用责任与智慧,在雪域高原筑起了一道“防疫长城”,其经验不仅为高海拔地区抗疫提供了范本,更彰显了中国共产党“生命至上”的执政理念,正如藏族谚语所言:“格桑花越晒越艳,团结的力量越聚越强。”在防控办的引领下,拉萨必将迎来更加安宁、健康的明天。

拉萨市疫情防控办公室,守护雪域高原的健康卫士

(全文共1280字)

发表评论

评论列表
admin 2025-05-18 1# 回复
作品深刻,触动人心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