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龙江省卫健委,筑牢北疆健康防线,谱写公共卫生新篇章
黑龙江省卫生健康委员会(以下简称“黑龙江省卫健委”)作为全省卫生健康事业的指挥中枢,始终以人民健康为中心,在疫情防控、医疗改革、基层卫生服务等领域持续发力,近年来,面对复杂多变的公共卫生挑战,黑龙江省卫健委统筹资源、创新机制,为守护4800万龙江百姓的健康福祉交出了一份亮眼答卷,本文将从疫情防控、医疗资源优化、中医药发展及健康扶贫等维度,深入解析黑龙江省卫健委的实践与成就。
疫情防控:科学精准,筑牢北疆防线
作为边境大省,黑龙江省外防输入压力巨大,2020年以来,黑龙江省卫健委依托“早快准严细实”六字方针,构建了“边境口岸—重点人群—社区网格”三级防控体系。
- 边境联防联控:针对绥芬河、黑河等口岸城市,首创“闭环管控+核酸前置”模式,实现入境人员全流程可追溯。
- 应急能力提升:建成覆盖全省的核酸检测网络,单日检测能力突破150万管;哈尔滨、大庆等地公共卫生临床中心陆续投用,重症救治床位储备达国家标准1.5倍。
- 疫苗接种攻坚:2021年启动“百日会战”,60岁以上人群接种率提升至92%,居东北地区前列。
国家卫健委多次肯定黑龙江“为全国边境防疫提供了样板”,其经验被纳入《新型冠状病毒肺炎防控方案(第九版)》。
医疗资源下沉:破解“看病难”痼疾
针对省内医疗资源分布不均问题,黑龙江省卫健委打出组合拳:
- 医联体全覆盖:组建32个紧密型医联体,推动三甲医院专家定期下沉县级医院,2023年县域内就诊率同比提高18%。
- 远程医疗赋能:建成东北首个省级远程医疗平台,覆盖80%乡镇卫生院,累计开展会诊5.2万例,患者转诊成本下降40%。
- 人才强基工程:实施“订单定向医学生培养计划”,五年为基层输送全科医生3200名,乡镇卫生院执业医师占比提升至64%。
齐齐哈尔市龙江县试点“县乡村一体化管理”,获国务院医改领导小组通报表扬。
中医药振兴:打造“龙江医派”金名片
黑龙江省卫健委立足寒地黑土优势,推动中医药传承创新:
- 体系建设:建成全国最北的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二级以上中医医院实现地市全覆盖。
- 特色诊疗:开发“刺五加注射液”“寒地养生方”等特色产品,2023年中医药产业规模突破200亿元。
- 文化传播:在哈尔滨、牡丹江设立中医药文化旅游基地,推动针灸、推拿纳入中俄跨境医疗合作项目。
2022年,黑龙江省成为国家中医药综合改革示范区,中医药服务量占比达35%,高于全国平均水平。
健康扶贫:兜牢民生底线
在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衔接期,黑龙江省卫健委聚焦重点人群:
- 大病专项救治:将食管癌、儿童先心病等30种大病纳入免费救治范围,累计救助12.6万人次。
- 慢病签约服务:为脱贫人口建立电子健康档案,家庭医生签约率保持100%。
- 饮水安全工程:联合水利部门改造农村饮水设施,氟中毒等地方病发病率下降至历史最低。
大兴安岭地区塔河县通过“健康小屋”项目,使偏远村落血压、血糖筛查率达到95%以上。
未来展望:智慧健康与开放合作
面向“十四五”,黑龙江省卫健委提出新目标:
- 数字转型:建设省级健康医疗大数据中心,推广“互联网+护理服务”试点。
- 跨境合作:深化与俄罗斯远东地区在传染病防控、应急救援等领域的协作。
- 气候医学研究:依托极寒环境特色,开展冻伤防治、季节性流行病攻关。
省卫健委主任魏新刚表示:“将始终以‘人民健康’为坐标,让龙江百姓获得感成色更足。”
从冰天雪地的边境哨所到广袤农村的卫生室,黑龙江省卫健委以责任与创新践行健康中国战略,在新时代征程上,这支“健康守门人”队伍正以更坚实的步伐,为北疆大地描绘出一幅全民健康的壮美画卷。
(全文约1250字)
注:本文数据截至2023年12月,综合黑龙江省卫健委官网、新华网黑龙江频道等权威信源。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