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疫情防控会议再部署,科学精准施策,筑牢城市安全防线

全国多地疫情呈现多点散发态势,杭州市作为长三角经济重镇和人口流动枢纽,防控压力持续增大,为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委关于疫情防控的决策部署,杭州市于近日召开疫情防控专题会议,分析当前形势,研究应对措施,强调以科学精准的防控策略保障市民健康安全和经济社会的平稳运行,本次会议从流调溯源、核酸检测、社区管控、物资保障等多方面提出具体要求,为下一阶段疫情防控工作指明了方向。


会议背景:疫情形势与防控挑战

杭州市此轮疫情主要由奥密克戎变异株引发,具有传播速度快、隐匿性强的特点,尽管前期防控措施取得一定成效,但受周边省市疫情外溢和节后返工潮影响,本地仍存在社区传播风险,会议指出,当前防控工作面临三大挑战:

  1. 输入性风险高:杭州作为交通枢纽,每日跨省流动人口超百万,需严防外部输入。
  2. 隐匿传播难发现:部分无症状感染者活动轨迹复杂,增加了流调难度。
  3. 经济社会平衡压力:如何在严格防控的同时保障企业生产、市民生活,成为关键课题。

会议强调,必须坚持“动态清零”总方针,以快制快,避免战线拉长、成本增加。


会议核心部署:科学精准防控

强化流调溯源,切断传播链

会议明确要求,流调工作要“快、准、全”:

杭州疫情防控会议再部署,科学精准施策,筑牢城市安全防线

  • 提速响应:发现阳性病例后,2小时内完成核心信息排查,4小时内划定风险区域。
  • 精准追踪:运用“大数据+网格化”手段,结合监控、支付记录等还原轨迹。
  • 协同联动:公安、卫健、社区三方协同,确保不漏一人。

优化核酸检测策略

针对奥密克戎特点,会议提出分级分类检测方案:

  • 重点区域:高风险区实行“一日一检”,中风险区“三日两检”。
  • 重点人群:快递、外卖、出租车司机等每日一检,学校、养老院定期抽检。
  • 便民服务:增设24小时采样点,推广“15分钟核酸圈”。

严格社区管控与隔离管理

  • 封控区:落实“区域封闭、足不出户、服务上门”,组建专班保障物资配送。
  • 防范区:强化出入管理,减少非必要流动。
  • 隔离点规范:加强环境消杀和医废处理,防止交叉感染。

保障民生与经济运行

会议特别强调“防控力度”与“城市温度”并重:

  • 生活物资:建立“白名单”保供企业,确保粮油、蔬菜等供应充足。
  • 企业生产:对重点产业链企业实行“闭环管理”,发放通行证保障物流畅通。
  • 特殊群体:开通医疗绿色通道,保障孕产妇、慢性病患者等就医需求。

科技赋能:数字化防控的杭州经验

作为“数字之城”,杭州在此次防控中充分发挥技术优势:

杭州疫情防控会议再部署,科学精准施策,筑牢城市安全防线

  1. 健康码智能升级:通过赋码规则动态调整,实现风险人员精准管控。
  2. “疫帮通”平台:整合流调、转运、隔离数据,提升跨部门协作效率。
  3. AI辅助研判:利用算法预测疫情传播趋势,为决策提供参考。

会议指出,未来将进一步完善“城市大脑”防疫系统,推动数据共享与场景应用。


市民责任:共同筑牢防线

疫情防控离不开全民参与,会议要求加强宣传引导,呼吁市民:

  • 主动配合扫码、测温、核酸检测;
  • 减少聚集,提倡“喜事缓办、丧事简办”;
  • 及时接种疫苗,尤其是60岁以上人群加强免疫。

严厉打击散布谣言、隐瞒行程等违法行为,维护社会秩序。

杭州疫情防控会议再部署,科学精准施策,筑牢城市安全防线


总结与展望

杭州市此次疫情防控会议既是对当前工作的总结,也是对未来挑战的未雨绸缪,通过科学划分风险区、精准流调、数字化支撑和民生保障“组合拳”,杭州正努力探索超大城市疫情防控的最优解,会议强调,各级部门须克服麻痹思想,以“时时放心不下”的责任感,守住不发生规模性疫情的底线,为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营造安全稳定环境。



疫情大考仍在继续,杭州以“快、严、实、细”的作风,展现了城市治理的韧性与温度,唯有坚持科学防控、全民参与,才能让西湖的春光早日回归常态,让城市的烟火气持久升腾。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