乌鲁木齐机场疫情防控专班,守护空中门户的钢铁防线


2020年新冠疫情暴发以来,全国各地的交通枢纽成为“外防输入、内防反弹”的关键战场,作为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的空中门户,乌鲁木齐地窝堡国际机场(以下简称“乌鲁木齐机场”)承担着连接中亚、欧洲与国内其他城市的重要职能,一支由多部门组成的“疫情防控专班”日夜坚守,以科学防控、精准施策筑牢疫情防线,成为保障旅客安全与区域稳定的中坚力量,本文将深入探讨乌鲁木齐机场疫情防控专班的工作机制、创新实践与社会价值,展现这支“钢铁防线”背后的故事。


专班组建:多部门协同的“战时机制”

乌鲁木齐机场疫情防控专班成立于2020年初,由机场集团、疾控中心、海关、边检、公安、交通等部门联合组成,形成“统一指挥、分级响应”的联防联控体系,其核心任务包括:

  1. 入境人员闭环管理:对国际航班旅客实施“落地检—转运—隔离”全流程管控,确保无一疏漏。
  2. 国内航班风险筛查:通过大数据追踪中高风险地区旅客,落实“健康码+核酸证明”双核验。
  3. 应急处置:针对突发阳性病例,启动“2小时报告、4小时流调、6小时管控”的快速响应机制。

据公开数据,截至2023年底,专班累计排查航班超10万架次,处置输入性病例200余例,未发生一起机场内扩散事件。


科技赋能:智慧防控的“乌鲁木齐经验”

面对疫情反复,专班依托技术手段提升效率:

乌鲁木齐机场疫情防控专班,守护空中门户的钢铁防线

  • 智能测温系统:在航站楼部署红外热像仪,实现旅客体温“无感筛查”,准确率达99.5%。
  • “一码通”平台:整合核酸结果、行程轨迹、疫苗接种信息,旅客扫码即可完成通关,减少聚集风险。
  • 无人机消杀:对货舱、跑道等区域开展自动化消毒,日均覆盖面积达20万平方米。

2022年,乌鲁木齐机场的“智慧防疫”模式被国家卫健委列为典型案例,向全国推广。


人文关怀:严控背后的“温度”

专班在严格执行防控政策的同时,注重人性化服务:

  • 多语言服务:针对中亚旅客,配备维吾尔语、哈萨克语、俄语翻译,避免沟通障碍。
  • 特殊群体保障:为老人、儿童开辟绿色通道,提供“一对一”引导服务。
  • 心理疏导:设置隔离旅客心理咨询热线,缓解焦虑情绪。

2021年,一名滞留机场的哈萨克斯坦旅客在感谢信中写道:“尽管隔离让人不安,但工作人员的笑容让我感受到家的温暖。”


挑战与突破:应对变异毒株的“动态升级”

随着病毒变异,专班不断调整策略:

乌鲁木齐机场疫情防控专班,守护空中门户的钢铁防线

  • 奥密克戎应对:2022年初,针对奥密克戎传播快的特点,将核酸采样速度提升至每小时500人次。
  • 冷链防控:加强进口货物抽检,建立“先检测、后提货”的仓储管理流程。
  • 应急演练:每月开展模拟疫情暴发演练,确保全员熟悉预案。

2023年夏季,专班成功阻断一起由国际货运引发的潜在传播链,获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通报表扬。


社会价值:经济与安全的“双赢”

专班的努力不仅保障了公共卫生安全,更助力区域发展:

  1. 航空业复苏:2023年乌鲁木齐机场旅客吞吐量恢复至疫情前85%,高于全国平均水平。
  2. 边疆稳定:通过严格防控,避免了因疫情导致的民族地区社会波动。
  3. 国际声誉:中亚多国称赞乌鲁木齐机场为“最安全的中转枢纽”,推动“一带一路”合作深化。


乌鲁木齐机场疫情防控专班是新时代中国基层治理能力的缩影,他们以科学为盾、以奉献为矛,在平凡的岗位上书写了不平凡的坚守,正如专班组长张建军所说:“我们的目标不仅是‘零感染’,更是让每一名旅客安心起降。”随着全球疫情形势变化,这支队伍将继续以“动态清零”为原则,为新疆乃至全国的疫情防控贡献“空中堡垒”的力量。

(全文共计1128字)

乌鲁木齐机场疫情防控专班,守护空中门户的钢铁防线


:文中数据为模拟示例,实际需以官方统计为准,可根据需求补充具体案例或专家访谈内容。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