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州疫情第三场新闻发布会,防控措施升级与民生保障并重

2022年11月,郑州市新冠肺炎疫情形势严峻,为及时回应社会关切,郑州市政府于11月5日召开第三场疫情防控工作新闻发布会,通报最新疫情动态、防控措施调整及民生保障情况,本次发布会重点围绕社会面清零目标、精准防控策略、物资保供、就医保障等方面展开,旨在稳定社会秩序,增强市民信心。

疫情最新进展:社会面传播风险仍存

发布会通报,11月4日0—24时,郑州市新增本土确诊病例21例,无症状感染者136例,涉及多个区域,其中部分病例来自社会面筛查,表明社区传播风险尚未完全阻断,郑州市疫情防控指挥部相关负责人表示,当前疫情呈现多点散发态势,部分区域仍存在隐匿传播链,防控形势复杂严峻。

为尽快实现社会面清零目标,郑州市已采取多项措施:

  1. 加强重点区域管控:对高风险区实行“足不出户、上门服务”,中风险区“人不出区、错峰取物”,低风险区强化社会面管控。
  2. 优化核酸检测策略:调整检测频次,高风险区每日一检,中风险区隔日一检,低风险区根据疫情形势动态调整。
  3. 强化流调溯源:加快密接、次密接人员排查,确保“应隔尽隔”,减少社会面传播风险。

防控措施升级:精准施策与科学管理

重点行业防控加强

针对近期出现的物流、商超、建筑工地等聚集性疫情,郑州市要求相关行业严格落实闭环管理,加强从业人员健康监测,减少跨区流动,对快递、外卖等保供人员实行“白名单”管理,确保物资配送安全有序。

校园疫情防控优化

鉴于部分学校出现疫情,郑州市教育局宣布,自11月7日起,主城区中小学、幼儿园暂停线下教学,转为线上授课,高校实施封闭管理,减少人员流动,教育部门将加强线上教学质量监督,确保“停课不停学”。

郑州疫情第三场新闻发布会,防控措施升级与民生保障并重

交通出行管控调整

为降低跨区域传播风险,郑州市暂时减少公共交通班次,倡导市民非必要不跨区流动,对进出郑州的车辆和人员加强查验,严格落实“落地检”和健康码、行程码核查。

民生保障:确保物资供应与就医需求

生活物资供应充足

针对部分市民反映的“买菜难”问题,郑州市商务局表示,目前全市生活必需品储备充足,日均蔬菜供应量达1.5万吨,肉类、米面油等库存可满足市民30天以上需求,政府已组织大型商超、农贸市场增加配送力量,并鼓励社区团购、线上订购等无接触配送模式。

就医通道畅通

为确保疫情期间市民就医需求,郑州市卫健委明确要求:

  • 各医疗机构不得以疫情防控为由拒诊,特别是对急危重症患者、孕产妇、血液透析患者等特殊群体,开辟绿色通道。
  • 封控区居民可通过社区预约“点对点”就医服务,由专车转运至定点医院。
  • 互联网医院提供在线问诊、药品配送服务,减少线下聚集风险。

特殊群体关怀

郑州市民政局加强对独居老人、残疾人、低收入家庭等特殊群体的帮扶,社区工作人员定期上门了解需求,提供食品、药品代购等服务,心理援助热线24小时开通,帮助市民缓解焦虑情绪。

郑州疫情第三场新闻发布会,防控措施升级与民生保障并重

市民关切问题回应

健康码异常如何处理?

近期部分市民反映健康码被误判为“红码”或“黄码”,郑州市大数据管理局回应称,系统已优化算法,减少误判,如遇异常,可通过“郑好办”APP申诉,或联系社区核实调整。

核酸检测排队时间长怎么办?

为提高检测效率,郑州市已增加采样点位,延长服务时间,并推广“错峰检测”模式,市民可通过“郑好办”查询实时人流量,选择人少的时段前往。

隔离期间工资如何保障?

郑州市人社局明确,因疫情防控被隔离的职工,企业应正常支付工资,如企业因疫情停工停产,在一个工资支付周期内按劳动合同约定标准支付,超过周期的按不低于当地最低工资标准的80%发放生活费。

专家建议:科学防疫,避免恐慌

河南省疾控中心专家在发布会上提醒市民:

郑州疫情第三场新闻发布会,防控措施升级与民生保障并重

  1. 做好个人防护:坚持戴口罩、勤洗手、保持社交距离,减少聚集。
  2. 理性看待疫情:不传谣、不信谣,关注官方发布信息。
  3. 主动配合流调:如与病例轨迹有交集,立即报备,避免隐匿传播。

共克时艰,守护郑州

本次新闻发布会传递了郑州市政府坚决遏制疫情扩散的决心,同时也展现了保障民生、稳定社会的务实举措,疫情防控离不开每一位市民的理解与配合,只有政府与民众同心协力,才能早日战胜疫情,恢复正常生活秩序。

郑州市疫情防控指挥部呼吁广大市民:“暂时的管控是为了更快地恢复,让我们携手努力,共同守护我们的家园!”

发表评论